It is both shocking and disappointingly familiar what has happened with FTX. I met Sam Bankman-Fried for the first and only time at Huobi APAC’s Singapore headquarters in late 2018 (incidentally at the same party I met Trent Barnes, which would lead to everything I’ve done with Zerocap). The impression I got was of immense self-confidence and […]
Category: Essays
美联储,基金利率和经济萧条
美联储最近宣布,他们的目标是提高利率并缩减资产负债表。随后高盛、穆迪、德意志银行和许多经济学家都出来预测经济会衰退。我觉得,确实,在未来两年以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还挺高的——我个人预估大约是 50%。不过长远来讲,这段时间美联储的选择应该对宏观经济形式没有什么影响。 美联储的任务是将通胀率控制在 2%,失业率控制在 4.1%。这两者都是相当随意的数字,用来计算的公式也一直在变,不过这就是他们向全世界宣传的目标。同时,他们深入骨髓地希望能回到“正常”的利率。对他们来说利率在 3% 到 7% 之间就是“正常”的。在我看来这种想法是有点奇怪的,因为美国已经 20 多年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利率了。 在 2006 年和 2019 年间,美联储有两次尝试让经济恢复“正常”。结果呢?随后就是经济衰退。 他们真正想做的是既保持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帮助推行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当中央银行长期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时,它们影响实体经济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是他们不希望发生的。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央行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中央银行在面对经济阻力一再退缩时,它们的影响力也会下降,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身上看到。两种情况都在美联储发生,这也是他们迫切希望恢复“正常”利率的原因。 此外,拜登政府已将减少财富不平等作为自己政治平台的核心支柱。 很明显的是 ,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的现象。而同样明显的是,他们不能把事实大声说出来,必须继续假装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困惑,同时无休止地“努力研究并且了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多种形式的经济不平等”这样的把戏。理论上讲,收紧货币政策会抑制资产价值增长、降低通胀和强化货币。一般来说,这有利于拿工资的经济参与者。宽松的货币政策则相反。 投资银行也有双重使命——要对他们的客户负责,也要对员工负责。在很大程度上,两者都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的客户受益是因为他们通常都比较富有,会从资产价值增长中受益。相对来说在银行工作的人大多是“正常人”,会去拿工资,但是银行如果业务好的话大家都会过得好。所以高盛发表“如果美联储加息,天就会塌下来”这样的说法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华尔街并不是真正独立、理性的参与者的聚集地。少数几个投行会定下整个华尔街的基调,这几个投行首位就是高盛和摩根大通,其他所有人都会试图跟随并复制他们的业务。虽然有例外,但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的。 我的意思是,高盛的声明,以及跟他并肩出现的合唱团,围绕在一起跟美联储唱反调并非一件孤立的事件。这确实是一种预测,但是比起气象学家预测天气的报告,更像是流氓在告诫你,如果不支付保护费就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出现。归根结底,这只是一场长期以来关于控制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斗争的一部分。 而且这也是一些很无聊的声明,因为美联储能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非常渺小。从汉克·保尔森和伯南克之后,美联储就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执行行政政策的工具。美联储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几乎无法回头。提高利率这件事是比较容易的,因为 0.5% 和 3% 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对经济的影响比较迟缓。艰难的部分就是整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因为自 2008 年以来已经增长了 10 倍。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不断增加,美国国债的净发行量也不断增加,而且几乎没有机会减少赤字,因为三分之二的预算,像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是强制性支出,其余几乎一半用于国防,由于突发的乌克兰战争更不可能减少。但凡美联储开始出售美国国债,联邦政府再增加国债的销售量,以美联储为宇宙中心的国际金融系统就可能会发生一系列非常奇怪的事情,这种现象银行,投资人,联邦政府和美联储没有一个是想看到的。 其实在美联储工作的人都很聪明,他们几乎不可能打内心深处真的相信这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他们天天做一下狭隘而又高深莫测的技术工作,只不过是扮演他们在金融体系中安排的角色而已。他们必须去推销一种说法,就是根据他们难以理解但是又理论基础颇丰的数字模型,如果遵循经济学家们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制定政策,就会达到一种顾全大局的动态平衡,可以让所有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必须定期假装试图回到这种平衡。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长话短说,我认为美联储正在做的事情,或高盛及其追随者所说的话都没有什么信息含量。这都在双方预期行为范围之内。除了专业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外,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适应脆弱而又毛骨悚然的新常态可能更有用。
Fed funds rate and recessions
The Fed recently announced they would aim to raise interest rates and reduce their balance sheet. Like clockwork, Goldman Sachs, Moodys, Deutsche Bank and various economists came out and predicted a recession. Personally I do think the chance of a recession within the next two years is pretty high – I’d say it’s about 50%. […]
What The Future Looks Like
Co-authored with Joel Christoph and Alfredo J. Morales,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Digital Economist At the beginning of 2020, we all knew great change was due for the world, but no one could have guessed this is where we would end up. COVID-19 has catalyzed and forced in weeks what might otherwise have taken years. […]
#3: 捡了货币,丢了货币系统
金融基础设施是一个令人费解且晦涩难懂的话题,所以我一直很庆幸能和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这样专门研究这话题的专家交流。以前有跟罗伯特详细讨论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但似乎最近发生的事件将它们推向了前线。我要强调一下这些是我的观点,不一定是罗伯特的观点 – 视频里有更多信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K411W7wt/。 CBDC一直令我困惑。坦白的说,几乎没有人知道CBDC到底是什么。在功能和特异性方面,多个国家提出了各种方案,都不尽相同。Libra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放弃了其最初由多资产支持的全球货币的目标,而是选择了更为简单的国家货币数字版本设计。这让我想起了我最喜欢的AI定义:“ AI是电影中的计算机。”同样,CBDC就像中央银行家梦里面的区块链。 再说一次,这些仅是我的观点,不是罗伯特的。 不过,我们还是要公平地去评价CBDC,然后尝试整理一些可能有用的东西。在视频中,我们做了一些即兴的推测,假设CBDC就是是美联储提供给消费者的银行帐户。也就是说,一个CBDC就是1美元,没有利息,用户所有KYC和支付信息也都在美联储手中。并假设世界上每个中央银行都在使用同样的CBDC模式。 马上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非中央的)银行将受到严重影响。传统上,银行的营业模式就是通过提供托管和利息来吸引客户的存款来赚钱,然后通过借出资金来获得资本回报。既然每个人都将钱存放在美联储,存款已不再流到普通银行。因此,我们要提出另一个功能:假设此CBDC具有银行可以接入的API。客户会在其CBDC app里看到提示,询问他们是否要与高盛马库斯(Goldman Sachs Marcus)共享资金,并告诉他们这些资金将用于发放贷款,他们期望每年的利息约为X%,而且有些风险因素。如果他们同意,则只需要授权即可在后台将资金从他们的帐户中提取到高盛,这笔钱就开始沿客户授权的轨道投入工作。这就为那些善于理解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公司在系统中留出了空间 – 这方面银行应该很擅长。 由于央行不可能支付不起自己发行的货币,因此这个模式立即消除了存款保险的需要。银行挤兑和银行违约(包括高度杠杆化的衍生品赌注抹去了数百万零售客户的存款的损失风险)将成为历史。银行只能使用客户授权他们使用的资本。 CBDC会对支付造成什么影响?其实支付已经在通过中央银行进行了。在大部分国家内部支付,都是通过中央银行(在美国为ACH)运作的结算系统进行的。而在国际上,则是通过SWIFT之类的网络进行的,该网络依赖于中央银行之间的相互结算。很多时候,中介机构会以额外费用,不利的汇率和延迟的清算时间(这样就可以用您的钱赚取利息)来提高对消费者的成本。在CBDC世界里,汇款回国的客户可以直接去ECN外汇经纪商,以市场汇率兑换其CBDC,立即获得外国CBDC,然后再将其发送给接收者。整个交易不会有违约风险(因为它通过API端到端连接到CBDC帐户),反洗钱也很方便(因为所有支付信息都直接储存于中央银行),并且对客户而言更快,更便宜。同时,除了几乎免费和即时的CBDC国内转账之外,Square等支付公司仍可以通过为商家提供简化的界面和增值服务来赚钱。 CBDC世界里还有一个巨大的隐藏好处。维护过银行IT系统的人都会为这样一个事实而担忧:全世界的财富最终将依赖一些运行COBOL的90年代大型计算机。对于一家银行来说,更换其核心系统就像进行开胸手术,因此他们像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去拖延时间,避免解决问题。向CBDC转移将减轻银行的压力,也会消除其他所有人遭受灾难性IT故障的风险,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创新空间。 最终结果是金融服务的模块化。过去十年里我们看到了金融服务的大规模整合以及一些全方位服务的超级银行的增长,CBDC可以让市场参与者仅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提供服务,而不必承担维护银行基础设施的开销。如果监管能跟得上的话,这可能意味着客户将具有更大的透明度和竞争性,最终将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费用。 总而言之,即使采用这样简单的方案,CBDC也可以消除银行违约的风险,从根本上提高价格透明度和汇款结算时间,并将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转移到更适合于数字化,高负荷的骨干网络。中央银行实现这些好处的关键是向所有人提供中央银行账户。技术实际上并不重要。对我来说,从技术角度关注CBDC的实现方式,就是捡了货币,丢了货币系统。 我觉得,我们讨论的不应该是CBDC,而应该是中央银行将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我们正在看到一项宏达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中央银行的影响力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大大增加了,这次又急剧上升。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转移到CBDC几乎是必然的。 这给我们留下了最后一个问题:加密货币会有什么作用?事实是,加密货币已经有像CBDC一样的功能了。任何人都可以在比特币中央银行上开一个帐户(也就是说下载一个比特币钱包),所有人的支付信息都存于区块链上,这些货币没有利率,并且服务提供商会为用户的比特币竞争。因此,起码来说,加密货币可以充当中央银行参考的自由市场培养皿。不过,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前相当宽松,而众所周知比特币的货币政策会随着时间而收紧。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一关键差异是竞争优势还是导致加密货币倒闭的根源。
The blockchain bargain
Here’s a model for thinking about centralized profit-seeking entities: the goal for these is often to get big enough that economies of scale kick in and your size becomes an advantage. Eventually you start to best your smaller competitors, and you start to accumulate outsize wealth, which is mostly distributed to executives, with some trickling […]
The Value of Blockchain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t their core, blockchains/DLT allow multiple parties to agree on a shared truth. Private consortium blockchains, especially blockchains that only ha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participants,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in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 finance is highly interconnected, and trying to keep track of relationships and transactions between parties is both crucial and complicated. Even […]
The deciding factor for Universal Basic Income
I think it’s very, very difficult to figure out a sustainable system that doesn’t just end up looking like a corporation. Let’s start with solving the profitability issue. We could design a scheme where funds are distributed from the returns generated by everyone in the system, where the funds also incentivize people to generate more […]